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心理健康>>心灵寄语
写给很累的你:停止精神内耗,做有用的事
发布日期:【2019-01-15】  点击数:【
写给很累的你:停止精神内耗,做有用的事
一、  什么是精神内耗?
在群体心理学中,有一个专有名词:「内耗效应」。
内耗效应指的是在群体中,人们把社会或部门内部因不协调、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、物力等方面无谓的消耗而产生的负效应现象。
这种内耗效应,对个人现象的解释同样十分精准。说白了,对于个人而言为什么会常常感到心理疲倦,就是因为能量,更多的消耗在心理的摩擦上,而非对外的行动上。比如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,即使这个评价没有很明显的贬义,也会将其认为是对自己的批评,进而情绪低落。又或者,总是暗地里跟自己较劲,面对更优秀的同学心里会非常不平衡,给自己在心理上施加更多压力。不光这些,身边遇到的大多人和事都能引发体内思想的拉扯、打架,就像是消耗体力一样在消耗自己的精神。所以时常会感到非常疲惫,这种疲倦不是体力上的,而是精神上的。
二、精神内耗的危害是什么?
1.做事犹豫不决,不敢决断
往小了说,没有决断力就是处世优柔寡断,做事拖拖拉拉,没有效率.往大了说,这种犹豫的情绪,会错过很多工作上的机会,影响事业未来。
2. 容易被他人话语影响情绪,导致情绪低落,起伏不定
与别人聊天,只要对方展现出一点不愉快的表情,就会心头一紧。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说错话了,我该怎么办,连带着情绪也一起低落下,甚至一整天都不见得有好转。甚至有可能会往更严重的地步去发展,比如抑郁、害怕社交等。
3.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
精神内耗者的最大感受,就是我明明没做体力劳动,甚至可能什么都没做,但就是感觉非常累。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,而是心理上的。
4.厌恶自己
厌恶自己,本质上,厌恶的是距离心中完美形象相差甚远的自己。给自己定了个目标,只要自己偷懒了或是没有达到目标预期,就会在心里把自己贬低的一无是处。然后会更换计划重新执行,更加贬低自己,直到陷入彻底放弃自己的状态。
三、  为什么会形成精神内耗?
1. 对自己极度不自信 
自我评价很低,常常在心中贬低自己,觉得自己一无所长。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,只会将目光放在自己的缺点上,而缺乏对优点的欣赏。也因此,通常来说这种人不敢接受他人的褒奖,不敢将自己展现在别人的面前,觉得褒奖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压力。总是不自觉的,将自己的缺点对比别人特别突出的地方,以至于在心中更加贬低自己。
2. 内心很敏感 
过度在意身边的人和事,甚至会不知觉得往自己身上去联想,并常常能够得出负面的结果。同学、朋友的一个眼神,就能体会出多种情绪,一个动作就能感受到各种意思,如果跟自己相关的,又是比较负面的信息,就会让自己难受很久。其实敏感的人能够注意到,很多人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,做事更仔细、周全。但如果对自身没有自信,就难免陷入长久的自卑状态。
3.总是把想法落到过去或未来的事情上 
回想几天前的做错的一个小事,感觉万分懊恼,不断思考会造成什么影响,该怎么去弥补。一想到未来即将经历某件事就很焦虑,怕自己做不好,怕辜负了别人的期望,怕人家轻视自己。怕这怕那,总是将目光想法落到过去或未来的事情上,一直处于精神打架中。最终选择逃避事情,将事情一再拖延,并且越拖延越焦虑,陷入恶性循环。
 
 4.  对自己树立高要求 
给自己制定一个很理想化的目标,然后每天强迫自己去执行。什么时候要起床、睡觉,什么时候要完成任务、达成什么目标。每天每时都处在忙碌的状态里,一刻都不敢松懈,好像只要有一丝懈怠,立马就会被人甩到天涯海角。这种努力持续一段时间,当自己发现越来越难以进展的时候,焦虑感就会充满内心。
此时若是尝试过各种方法后还是没有成效,就会陷入长久的自我贬低状态,加剧自己的精神内耗。中了以上任何一条,你大概率就处于精神内耗的状态中。精神内耗小的人会觉得生活越来越轻松,而精神内耗大的人,就会觉得越来越痛苦。
四、该怎么应对自己的精神内耗?
1.把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剥离开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一书中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一个概念——「客体分离」。指的是想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,就要区分什么是他人的课题,什么是自己的课题,在心中树立一条清晰地分界线。按大白话来说,就是分清楚什么是他人的事,什么是自己的事。别人如何对待你,要怎么做,那是别人的事,你无法干涉。同样的,你也有你的事,也是别人无法涉足的,只能靠你自己。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后,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够看开,很多人际关系上的矛盾。
比如同学想要请你帮忙,而你想拒绝,但你认为拒绝之后对方会很不爽,觉得你小气。
在这段故事里,哪些是别人的事,哪些是自己的事?实际上,同学想请你帮忙是同学的事,你想拒绝是你的事。同学觉得很不爽说你小气是同学的事,那既然是同学的事。
又为何要让它去影响到你的事呢,客体分离就是这个道理。
2. 用激励刺激行动 
很多人之所以想的太多,就是因为对过去和未来太过在意,而忽略了当下的行动。在我刚上大一的时候,也是每天浑浑噩噩,只会打游戏。事实上,我不是没有过焦虑,这段时间内给自己制定了很多目标,但最终都因目标太理想化而没能实现,反而内心更加讨厌这个不争气的自己。而我屡次失败的原因,就是因为目标太理想,距离自己太远,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。所以我改变了方法,将目标不断拆分细化下去,变成一个个小任务。不光如此,我还会给每个任务设置奖励,就好像打游戏一样,每过一关都能拿到通关奖励,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。而这,也正是我能够摆脱精神内耗的一个关键因素。
3.推翻负面情绪 
个人情绪的产生,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的信念。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一个著名的「情绪ABC理论」,其中A指事情的前因,C指事情的后果。很多人认为就是因为有前因才会有后果,但其实少了其中一个关键部分,那就是信念B。不同的B,就会产生不同的C。我们都知道精神内耗的人很敏感,总是会容易将微不足道的事,联想到极为负面的事。两种不同的信念所产生的想法,取得的情绪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所以,如果你觉得自己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的状态,容易被很多事影响情绪。不如多尝试一下转换自己思考的信念,用不了多久就能彻底摆脱精神内耗。
4.学会接纳自己 
正视自己的缺点,欣赏自己的优点,是减少内耗的关键。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,不要在心里给自己塑造一个完美的标杆形象,这个形象不是你,两者也并没有多大关系。试着拿出一张纸,写出自己身上的标签,数量越多越好。
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找:
(1)喜欢做什么、不喜欢做什么
(2)擅长做什么,不擅长做什么
(3)我觉得真实的我是什么样
合理审视自己,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,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劲。
只不过优势与劣势跟别人不一样,自己也有属于自己的长处。
5. 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 
放过自己吧,该认怂的时候就要认怂。不要再在心里给自己加油鼓气了,“我很强”、“别人能做到我肯定也能做到”、“凭什么我不行”等等。
其实本质上就是,通过撒谎给自己心理暗示,施加压力,起不到任何正面效果。
同时,也不要刻意去压制这些想法。
真正的 “自我接纳” 是,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“做不到的自己”,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,不对自己撒谎。
在做事前,不如跟我在心中默念这句:
“全力以赴吧,哪怕做不到也没关系,找到不足之处加以改正,自己以后会更优秀。”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。
 
学生处网站 学生处长信箱:xscz@hebcm.edu.cn